注册 登录
中国神经科学论坛 返回首页

竹叶青的个人空间 https://bbs.bioguider.com/?6253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系统神经组织学的问题与进展(一)

已有 1508 次阅读2009-12-7 23:03 |


关于皮质分层:


把分子层的水平细胞等算在内,我曾把皮质分为八个细胞层,和四个基本的整合反射功能层。

曾经设想每个锥体层与其上面或者下面的颗粒层构成一个基本功能层,但是,究竟是上面的还是下面的更基本或者更主要呢?未找到可靠判据!

于是进行双重推理,结果由于基本整合之外还有层间整合,每层锥体细胞实际上都要整合上下层状况,所以不管局部事实是哪种情况,对接下来的神经活动的影响并没有显著的不一致。

经过长期犹豫,我一边模糊地说:相邻的两层构成一个……功能层,一边采用了前文中那顺次的比较简单的观点。后来在本文中为了减少模糊性,就直接说得很明白。

 

近来有闲找到一个显易的可靠判据,并发现我以前的一个严重的疏忽和错误,那就是:锥体细胞的形态和方向!请看前文那些图片,这个基本的组织学常识竟然被我搞颠倒了!惭愧!

 

那么,再颠倒回正确位相是什么情况呢?

这种位相表明:从锥体的两脚角,或者准确地说从锥底的周边发出的树突,主要与其下面的颗粒细胞发生关系!

这就是说,基本的整合反射功能层是由锥体细胞层与其下面的颗粒细胞层所构成!

那么,分子层的平行纤维水平细胞等的功能,就不能纳入皮层基本的或主要的反射机能结构内,虽然它的功能会是上层基本整合反射活动的背景基础。

而多形层下部的梭形细胞也不参与基本的整合反射机能结构,其主要功能是通过联合纤维在大脑半球以内或之间作沟通联系之用。

 

这样,大脑皮质基本的整合反射功能层,是由中间六个细胞层依次构成三个功能层。另外还有个它们一起与最下层梭形细胞构成的总体的皮质联合功能层。


那么,从直接的传入角度把皮质红核束归于广义的基底系统,把皮质脊髓前束纳入广义的小脑系统就勉强了。要想继续作类似的归纳,必须从现实活动发起的角度来看,它以锥顶那粗大的树突为依据。这里的意见是,锥底周边的繁多树突对下层输入的整合主要是基础的易化作用,通常情况下活动的发起须要上层输入通过锥顶的主要树突来实现。例如电极迫近小脑通过大脑反射导致肢体活动,就显示了大锥体细胞与小脑输入的直接关联。

相关的论述和图片都要作重要调整,才能逻辑恰当。

 

特此纠正,暂不修改。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另外,“视皮层”的发达颗粒细胞层(通识第4)就绝不会是大椎体细胞层(通识第5)之上的一层,而是其下的一层。不能因为形态上的迁移压缩混同而在机能上弄错了。

还有柏氏内外线以及线上层上部那个显著的未名线,应是锥体层与颗粒层的交通纤维线。

 

期待组织学专家做额叶切片研究,在传统的“外锥层”与“外粒层”之间,相当于未名线和少有髓线附近,寻找新的显著的细胞层。或者对额叶“外粒层”上下做银染光镜水平的检查。

由于外锥层的特殊位置,在得到详细实证材料之前,不排除新的外锥层细胞有形态变异,也不排除外锥层与外粒层高度混同。

 

系统神经组织学刚刚起步,只是初步搭起了基本构架,还没有全面确立。必然还有许多错误与不足(当局者迷),期待大家提出问题,讨论纠正,丰富发展。

以前thinker_jeefzzw同志主要从宏观提出一般的批评激励,我也只能一般地辩护。我想您们的一般看法也会有感于具体问题,只是没有具体提出,也就无法具体讨论。

尽管没有做实证研究的条件,如果有空闲有想法,我还会和大家一起分享,共同努力。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竹叶青 2009-12-8 20:58
注意:
额叶只有两层锥体细胞哦,其中间有一颗粒层,其下是多形层,那就对了!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生物行[生物导航网] ( 沪ICP备05001519号 )

GMT+8, 2024-5-6 13:55 , Processed in 0.06305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